main
top
五、名 人 逸 事
首页 > 文史资料 > 名人逸事

美籍学者杨懋春博士

薛伯烈 杨育明

  杨懋春,字勉斋,1903年生于今青岛市黄岛区辛安街道办事处台头村。1988年2月5日在台湾省台北市台湾大学逝世,享年85岁。1930年,杨懋春山东齐鲁大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1939年赴美国康耐尔大学学习。先后在齐鲁大学、美国康耐尔大学、斯丹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及台湾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杨懋春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结构、农村经济教学的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著名学者的推崇。
  杨懋春兄弟四人,姊妹二人,他排行老三,父亲杨福德是一个典型的普通农民,有土地十余亩。因家中人口较多,生活并不富裕,父亲终年劳作,省吃俭用,供他们兄弟上学读书。
  1914年,杨懋春进入胶县县立第三十七模范小学(辛安小学的前身)读书。他自幼聪明好学,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业。
  1919年春,杨懋春经学校推荐,考入山东省胶县瑞华中学就读。每逢节假日,他就回家随父、兄从事农业劳动。初中毕业后,他在胶县瑞华小学当了四年教师。
  1924年8月,杨懋春考入山东省黄县崇实中学,完成了高中学业。1926年8月,经山东省黄县崇实中学保送入山东省私立齐鲁大学学习,先后研修了社会学、历史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0年8月,杨懋春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专修乡村社会学,取得了燕京大学硕士学位。1931年8月,受聘青岛市文德女子中学。1932年8月,任山东省即墨县信义中学校长,在任职的五年期间,该校的教学质量及学校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1937年7月,杨懋春又受聘于山东省私立齐鲁大学任社会学讲师。
  1939年7月,杨懋春赴美国康耐尔大学学习,用三年的时间获康耐尔大学硕士、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中国集镇制度与乡村生活》得到了导师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之后,杨懋春又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从此,他长时间从事于人类学科的研究。1945年,杨懋春在作为美国驻联合国工作人员期间,他以辛安台头村为背景,写成了《A Chinese Village 》(《一个中国乡村》)一书,书中描写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台头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生产面貌、生活水平、教育状况、家族关系及村级组织与领导等等。此书出版,为欧美学者深入了解中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深受中外学术界的好评。读过此书的美国人士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读了此书,有如亲身在中国乡村生活了相当久的一段时间。”1979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诺玛•戴蒙德女士受此书的影响,曾来台头村搞社会调查。她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安排下,受聘到山东大学任教,她以学者的身份从6月29日到8月9日在台头村进行了为期四十一天的社会调查。戴蒙德女士回到美国后曾找到杨懋春的长子杨泽生,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并请他向杨懋春转达她的敬慕之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杨懋春学成回国,投身华北、东北的农业推广工作。但当时华北、东北的局势混乱,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推广工作,他只好放弃了自己的计划。1947年6月,他重返山东齐鲁大学,任社会系主任兼文理学院院长。1948年8月,负责山东齐鲁大学南迁工作。1949年1月,应美国康耐尔大学的邀请赴美讲学,先后在美国康耐尔大学、斯丹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进行教学与研究。此时,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1958年秋,杨懋春受国立台湾大学之聘,到台湾任教,从事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并接受台美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委托,从事有关乡村社会经济研究。1960年秋,成立了研究所,积极致力于农业的改革与发展。1973年7月,杨懋春受东吴大学校长端木恺的委托,创立东吴大学社会学系。1988年2月5日,在台北的台湾大学逝世。
  杨懋春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勤于笔耕,读书讲学均力求融合贯通,有多部中、英文著作,重要的有《中国农村》、《勉斋文集》、《中国社会结构》、《我们的社会》、《社会学》、《乡村社会学》、《海外家国恋》、《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的演变》、《当代社会学说》、《学苑拾萃》、《人文区位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等书。重要的研究报告有《农业技术改变对乡村的影响》、《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农业兴衰的社会因素》、《中国近百年来社会制度的变迁》等,这些论著在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