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 建设发展规划

 

山东大学医学院 “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一、“十五”期间发展状况
  (一)建设成就
  “十五”期间是新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在融合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的重要阶段。经过五年的建设,医学院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科实力稳步提升,科研能力逐步增强,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社会影响力持续提高,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医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逐步实现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医学院的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组建了新的山东大学医学院。新的山东大学成立后,经过调查论证,在原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了新的山东大学医学院,逐步理顺了医学院管理体制,为统一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
  2、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经过“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一期建设以及学校的大量投入,医学院添置了大批大型仪器设备,改造了实验室环境,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超过本科生,并开始招收英语医学本科留学生。
  3、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学科实力稳步提升。“十五”期间,“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先后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立了“实验畸形学”和“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立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岗位和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取得了零的突破。在2004年教育部一级学科博士点评估中基础医学名列第七;2005年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
  4、科研能力逐步增强,科研成果数量明显增长。“十五”期间,医学院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研攻关,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高技术研究(863)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及山东省十大科技示范项目和重点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批省部级科技成果。SCI、EI收录论文明显增长。“骨质疏松假性神经胶质瘤综合征致病基因克隆”研究成果入选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
  5、加强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以“基础医学融合性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诊断学》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局部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被列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标志,医学院一大批教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积极探索临床教学新模式,实施了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建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聘用了“标准化病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得到提高。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七年制教育教学评估和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并取得优异成绩。
  6、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十五”期间,医学院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名,山东省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通过引进和培养,学院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明显改善。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主体,45岁以下教师占全院教师队伍总数的 66.43 %。实施临床教师双轨制改革,聘任非医学院编制临床教授、副教授605人。
  (二)不足与问题
  与国家发展要求相比,我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仍有不少差距:杰出人才数量较少,以国家需求为目标的创新学术团队实力有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较少,科研经费尤其是人均科研经费存在不足;标志性科技成果和高水平学术论文需进一步提高;学科方向尚需进一步凝练,技术平台共享性、开放性有待提高。
  二、“十一五”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总体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国家、省和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和目标,紧密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遵循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创新型高水平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构建和完善融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人才为本,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系、所设置,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学术团队,提升科研能力;加强学科建设,突出“985”二期科技创新平台优势,注重凝炼特色、提高效益、拓展空间、增强后劲;加强友好院校合作,拓宽国内外学术交流途径。站在新起点,致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全面推进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主要奋斗目标
  经过五年的建设,全面提升医学院办学水平,综合学术实力争取进入全国医学院校前10名;新增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力争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杰出人才的数量明显增长,争取新增两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5人,1-2个学术团队进入教育部创新团队行列;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能力明显提升,取得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争取年度科研经费增长20%以上,获得1-2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和列全校前茅;逐步使医学院成为医德高、医术精,人格健全,广受社会欢迎和人民信赖的高级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向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医学院的奋斗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三、“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任务指标
  1、学生培养
  (1)完善人才培养格局,稳定办学规模。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第一使命,逐步构建和完善融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至“十一五”末,年度招生规模保持在1100人左右,其中八年制学生100人,五年制本科300人,博士生200人,硕士生400人,留学生80-100人。每年派出、接收国内外访学本科生和研究生100人左右。稳步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加强教学改革,培育精品课程,推进双语教学,造就教学名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PBL”教学、“多轨制教学”、整体化临床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完善临床教学管理体制,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争取“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5-7项。加强高质量教材建设和教学课件建设,积极推进优秀教学课件上网,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有10门以上的教材进入国家级规划教材行列,1-2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积极推进双语教学,争取80%左右的医学骨干课程使用双语授课。“十一五”期间争取造就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各3名。
  (3)加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继续设立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鼓励学生崇尚科学、自由探索的兴趣。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和兼职班主任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积极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研究生双语教学,尝试多种考试制度;建立和规范研究生论坛制度,组织研究生面向全院师生开设学术讲座;定期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为研究生开设前沿讲座,促进不同学科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推进博士生“双导师”制,聘任海外杰出校友和友好院校知名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提高英文论文写作水平,实行博士论文双语写作,逐步推行博士论文海外通信评价制度。“十一五”期间争取1-2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5)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稳定留学生本科教育规模,适度招收研究生留学生。建立具有山东大学特色、适合我院留学生特点的教学和管理规定,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
  (6)稳步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拓展继续教育生源,保持继续教育规模;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生层次继续教育,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德高、医术精,人格健全,广受社会欢迎和人民信赖的高级医学人才。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党团课建设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开展主题教育、典型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等活动,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作用,创造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的教育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的长效机制。
  (8)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和引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涯规划、素质拓展和就业指导工作,确保就业区域的合理分布,力争一次性就业率不低于90%。
  2.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1)突出“985”二期心血管基因组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十一五”期间,以“985”二期心血管基因组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主线,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组织优势力量,进行重点培育,形成强大的科技创新团队,更多地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在一定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争取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零的突破。
  (2)加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强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其综合实力。同时,对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或实验室在“十五”重点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力、突出优势、凝练方向,争取1-2个实验室进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行列,并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3)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学术团队,提升科研能力。面向学术前沿,在医学院建立若干个学科交叉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形成学术创新团队,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科研项目数量显著增加,年度科技经费增长率20%以上;发表高影响因子的科技论文,年度SCI论文增长率不低于20%,5年SCI收入论文影响因子总和列全校前茅;力争1-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
  (4)加强横向协作,积极推进医学高新技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组织好横向科技合作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增强我院科技开发能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5)加强科研支撑条件建设。在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建设的同时,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动物中心”。
  3、人才队伍建设
  (1)努力培养和延揽杰出人才。至2010年,争取全职在我院工作的两院院士达到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达到4-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达到3-5人。加强创新学术团队建设,争取有1-2个学术创新团队进入教育部创新团队行列。
  (2)加强学术骨干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结构。积极推进青年教师“三种经历”,每年选拔10-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学术研修或合作研究,争取30%以上的青年教师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学术研修经历。每年选聘10-20名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生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人数达到教职工总数的8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教师队伍的60%以上,5%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博士学位。
  (3)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中青年实验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评机制,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吸引高学历人员充实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工作水平。
  4、国内合作与服务山东
  (1) 注重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争取与8-10所国内同类院校或科研院所之间建立起对口交流关系,通过互派博士后、访问学者、推免研究生、本科生访学和联合进行科学研究等形式,实现实质性合作。
  (2)积极开展服务山东工作。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认真落实《山东大学服务山东行动方案》,切实做好山东省执业医师培训工作。积极推进与省属院校的合作,开展学生访学、师资培养等合作项目,为山东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5、国际/地区交流与合作
  (1)巩固、拓展海外友好院校。巩固、加强与美国Baylor医学院、Kentucky大学医学院、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以及与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的友好合作关系,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再与美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3-5所高水平医学院校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
  (2)开展与海外高水平医学院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建立山东大学-贝勒医学院合作中心,联合申请国际合作实验室项目。推进与海外其它友好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教师和研究人员互访、研究生联合培养和本科生互访、联合申报课题等合作项目。
  (3)加强与海外杰出校友的联系与合作。力争每年与海外校友联合申请海外杰出人才基金1-2项。聘请海外杰出校友担任我院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
  (4)发挥流动岗位特聘教授和短访专家的作用。每年从海外选聘 5-10 名流动岗位特聘教授,来我院合作研究2周以上。每年邀请境外短期访问专家20人左右到我院访问讲学、指导科研工作。
  四、“十一五”改革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1、思想与组织保障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为中心,树立大人才观,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处理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解决好教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实现学院又快又好地发展。
  (2)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民主党派积极作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激励师生员工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3)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全面提高驾驭全局、办学治院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拔任用、培养管理、考核监督体系,提升管理干部适应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医学院的素质和能力。
  2、体制与制度保障
  (1)健全完善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党政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及“和谐团结、互相支持、及时补位”的运行机制;建立医学院和各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之间的稳定的协调机制和架构,统一协调临床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优化学术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院学术委员会在学术评议、学术决策咨询和学术监督工作中的作用,保证学术评价客观公正、学术决策规范科学,推动学科发展与学术繁荣。
  (2)加强制度建设,实施依法治院。建立完善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院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推进学院民主建设;健全完善学院教学、科研、行政、学生工作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院管理,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3、资源与环境保障
  (1)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快学院发展。紧紧抓住学校“985”二期建设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拓宽国内外合作途径,壮大学院实力,加快学院发展。
  (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相互关爱、团结协作的人际环境。加强学风建设,坚决抵制不良学术风气影响。
  (3)加强医学文化建设。继续弘扬“广智求真、博施济众”和“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医学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师生医学人文素养,实现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和谐统一;教育广大师生牢记历史使命,勇于担承社会责任。